当前位置: 首页 / 开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开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 2010-06-11 处室:教科室 作者: 点击: 9192
一、专业开设的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得以快速发展,愈来愈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愈来愈多的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向非农转移,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为了顺利的承接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国家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摆到了整个教育发展的优先位置。
顾名思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培养大批学有所长的技能型人才。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机电行业,这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诞生了一大批象海尔、华立、三一重工等拥有雄厚实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内外知名企业,但相比较发达国家,我们的企业从全局看无论是规?;故切б嫒匀淮嬖谙嗟钡牟罹啵湓?,一是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二是缺乏大量真正经过系统的机电技术学习培训的专业的技术工人。专业人才的匮乏,不仅制约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对内地、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都造成诸多困扰。据专家预测,21世纪我国机械电子加工业的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技能人才。而从现实情况调查来看,机械电子加工业目前缺额最大的不是从事规模设计、产品研发的高端人才,也不是从事经营和行政管理的中级技术人才,而是占岗位需求量90%左右的只需中专学历的技能型人才,即蓝领工人。
综上所述,开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大批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车工、钳工、电工、机修工、制图员、数控技师和机电产品营销员等,不仅是“中国制造”不断强体健身、升级提速的客观需求,也是解决就业压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更是办好中等职校,建设职教大省的必然趋势。
二、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1、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专业的技术工人。
机电行业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龙头,其产品门类多,涉及的领域广,使用的技术复杂而先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机电生产和服务企业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绮返募庸ず拖鄣牟盗春艹ぃ枰纱罅康募际豕と恕N夜缧幸嫡饧改晖ü中欢系奶逯拼葱拢拖录际酢⑿伦氨?,其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在诸多技术领域和生产环节衍生出一系列亟待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许多新工种、新岗位,这就为中职学校创办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企业急需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带来了难得的空间和机遇。
2、安庆市域内机电技术人才紧缺
调查发现,安庆市的机械生产厂、机电产品零售商和各种各样的机电产品维修站、服务部,大大小小数百家,这些企业中除少数象潜山精科公司那样的生产企业和部分机电产品的零售商外,有近40%的生产性、服务性企业经营不景气。究其原因,一是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准确,二是设备和技术落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差。三是普遍缺乏真正内行的技术人员。调查中,业内人士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现有的工人文化素质低,新技术、新设备,看不懂、学不会,不敢用、不会用,出了技术故障很少有人能解决。这样不仅造成了资金投入的巨大浪费,而且迟滞了企业的发展,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他们热切盼望本地中职学校能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大批适销对路的机电技术人才,逐步充实到企业的生产一线,实现新老工人的岗位置换。
三、专业开设的可行性
1、硬件设备基本符合办学要求
在连续多年专业建设过程中,我校先后组建了三个计算机实训室,一个CAD制图室、两个电子电工实训室、两个钳工室、一个车工室和一个数控实训室,拥有实训用计算机200台,数控机床4台,普通机床10台,铣床1台,刨床1台,钳工工位90个,电子电工电路示教板8套。通过全校上下多年的努力,现有硬件设备基本达到机电专业的办学要求,2007年,我校顺利通过省级示范职高的评估验收,2008年又在省示范复评中摘取优秀办学单位的桂冠。
2、师资队伍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我校现有教职工223人,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36人,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教师20人,高级职称7人,双师型教师9人。2007年暑假,学校组织了21名教师到国家级重点中专芜湖工业学?;底ㄒ到辛宋谝桓鲈碌募昂徒?。2008年暑期和2009年暑期学校又先后选派了程王流、余同庆、许小锋、李文来、邓小军五位老师参加了省级中职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学习电子电工、CAD制图和数控技术制图、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理论和实操,并取得了各工种的中级资格证。学校非常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2008年下学期学校安排了上岗不久的丁如意、邓小军、范艳
3、生源充足。
我县每年初中毕业生11000多人,其中就读职业中学的学生约5000人,而要求就读机电应用专业的学生达400余人。最近三年,我校机电专业每年招生250人左右。
4、就业情况良好。
我校目前已与长三角、珠三角的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协作关系,前期毕业生98%都得到较好的安置,家长和学生反映良好。现在机电行业劳动用工缺口很大,所以毕业生就业不成问题。
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机电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中初级操作、维修人员。
(2) 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知识,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具有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和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
毕业生应在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技术工人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自觉坚持体育锻炼,有一个能适应以后工作的强健体魄。
(3)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电行业,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调试、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必要的文化理论知识。
2.具有读图和制图(包括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3.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机械基本理论知识。
4.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
5.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电气、液压、数字控制等基本知识。
6.具有计算机在本专业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结构
1.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3.安全文明生产、环境?;?、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识读与绘制机械零件图、使用CAD软件的能力
5.机械加工基础知识、严格按照工艺文件进行生产的科学态度
6.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普通车床操作技能
7.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操作技能
8.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
9.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A)公共课
1.德育(6.5学分)
(1) 职业生涯规划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职业首道德与法律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与人生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语文(8.5学分)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8.5学分)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英语(7学分)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疤饨谐醪浇患?,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物理(3.5学分)
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学、电学、振动和波、热学和光学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规律、一般计算和应用、分析方法,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6.计算机应用基础(3.5学分)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和演示文献处理软件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7.体育与健康(6.5学分)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8.就业指导(1.5学分)
本课程对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职业岗位,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学生毕业前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就业指导机构和国家有关就业法律法规,认清现阶段我国就业市场状况和就业形势,调适择业心理,掌握求职技巧、提高笔试和面试水平,更好地指导自身就业,同时可以达到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目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B)专业基础课
1.机械制图与CAD(8.5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投影作图、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培养学生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的能力,并能按给定的要求正确标注尺寸、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等,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进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指令和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绘图的基本方法,能绘一般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2.机械基础(5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以合理选用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为纲,有机融合零件毛坯知识、金属材料与金属热处理知识、简要力分析方法、以及实用强度、刚度计算方法、键连接与圆柱齿轮公差等内容,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件、简单传动装置和机构的能力。
3.电工与电子技术(8学分)
本课程由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两部分组成。主要讲授直流电路、单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交流电、三相交流电路、RC过滤过程、交直流电机、控制电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半导体器件知识、稳压电路、放大电路、运放电路、振荡电路、可控硅及应用、脉冲与数字电路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直、交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正弦交流电、非正弦交流电及RC过滤过程的基本概念,了解交流电机、控制电机、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初步掌握基本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使学生初步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和整流、稳压、放大、运放、振荡、可控硅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初步掌握脉冲与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常用组合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及分析方法、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